我们的邮箱地址:

eighthour@hotmail.com

致电我们:

13594780327

体育明星

  • Home
  • 名单公布!“省队”后卫完爆男篮 我们的培养错在哪?

名单公布!“省队”后卫完爆男篮 我们的培养错在哪?

2025-08-14 22:46:48 4

今日,中国台北男篮公布16人亚洲杯名单, 陈盈骏、林庭谦、刘铮、高锦玮…… 这份堪称豪华的阵容,甚至让中国男篮的后卫线相形见绌。当赵继伟、孙铭徽因伤缺阵后,中国男篮能拿出的只有赵睿能一较高下,这种落差不禁让人追问:我们的后卫培养,是不是真的走了弯路?

名单公布!“省队”后卫完爆男篮 我们的培养错在哪?

中国台北的后卫一直很强,陈盈骏在 CBA 场均能交出16.6分4.6助攻的全明星数据,上个赛季刚刚加盟北京就带队打进决赛;林庭谦以场均18.4分6.3助攻成为天津队的绝对核心,他的突破和关键球处理是他的特色;高锦玮虽说没进过CBA,但此前在大学生运动会上,他曾完爆中国男篮后卫线。更可怕的是这些球员的年龄结构 —— 陈盈骏32岁、林庭谦26岁、高锦玮25岁,恰好覆盖了成熟期到上升期的黄金阶段。

反观中国男篮的后卫线,正陷入青黄不接的困境。赵睿虽能独当一面,但在串联全队和投射上仍有短板;在赵继伟、孙铭徽缺阵后,后卫线的厚度问题被彻底暴露,这与中国台北队 “人人能持球” 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。

中国台北的后卫培养模式值得深思。他们的球员大多经历 “高中联赛 - 大学体系 - 职业联赛” 的完整培养链条,比如贺博出自哈佛大学、贺丹来自康乃尔大学,美式篮球的熏陶让他们兼具战术素养和创造力。而在台湾省的 SBL 联赛中,年轻后卫能获得充足的球权锻炼,陈又玮 22 岁就在富邦勇士坐稳主力,这种 “敢用年轻人” 的氛围,让他们在实战中快速成长。

相比之下,我们的后卫培养似乎陷入了 “重身体轻技术” 的误区。青少年联赛中,教练更倾向于选择身高体壮的球员,忽视了对运球节奏、传球视野等核心技能的打磨。进入职业联赛后,年轻后卫往往要在老将身后长时间等待机会,20 岁能打上主力的寥寥无几。更关键的是,战术体系中后卫常被定位为 “定点射手” 或 “单纯突破手”,缺乏自主创造进攻机会的权限,久而久之灵气被磨平。

有人说,中国男篮可以靠锋线和内线优势弥补后卫差距,但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。在现代篮球中,后卫是战术发起点,其对比赛的掌控力直接决定球队上限。中国台北队的后卫们既能自己得分,又能带动队友,这种 “全能性” 正是我们的球员最欠缺的。当陈盈骏在 CBA 季后赛用精准传球撕裂防线时,当林庭谦在关键时刻用后撤步三分终结比赛时,我们不得不承认:他们的培养体系,确实产出了更适应现代篮球的后卫。

与其纠结 “省队强过国家队” 的唏嘘,不如痛定思痛改革青训:给年轻后卫更多球权,让他们在实战中犯错成长;学习美式体系中对 “篮球智商” 的培养,而非只盯着身体数据;职业联赛多给 20 岁左右的新人机会,打破 “论资排辈” 的桎梏。

九游娱乐

篮球的发展从没有捷径,后卫的成长更是需要十年磨一剑。看着日本培养出175cm的河村勇辉,172cm的田中心,已经在国际赛场打爆我们的后卫线,中国男篮是时候转变培养思路了。

发表评论